close
抓住交通 牛鼻子

首位度成為熱詞的背後

俄羅斯電視臺新聞頻道曾發文指出,中國經濟進入城市驅動型增長階段,今後將發揮超大城市的潛力。中國目前雖然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但超大城市,或者用國內媒體常用的表達 一線城市,也就是大傢所熟識的北上廣深,還不夠用。未來,中國還將誕生更多的超大城市。

何為首大貨車行車紀錄器位度?

首位度的概念進入中國有年頭瞭,但也就近3年被頻繁使用,從一個專業詞匯成為社會常用詞。背後體現的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城市競爭扮演的作用日益重要。

城市首位度這一概念誕生於上世紀。1939年,美國馬克 傑斐遜(M.Jefferson)研究瞭51個國傢的發展狀況,發現一個國傢的首位城市要比第二位城市多出很多人口,因為吸納瞭更多的人口,首位城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同樣占據明顯優勢。從而,傑斐遜提出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的理論,這一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研究首位城市的相對重要性,這就是城市首位度的來源。

南京近年的發展勢頭強勁,躋身於萬億元俱樂部後,投資增幅也僅略遜於南通。南京去年經濟總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二,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及增速均居全省第一,重大項目數同樣全省第一。在14個GDP萬億級城市中,南京總量雖排第十一位,但去年經濟增幅排第四位,比上年前移三位。

國內也有不少學者贊同發展超大城市,比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他發文指出超大城市才是未來中國最具增長潛能的地方。

省際競爭越來越集中地體現在城市間的競爭。從學界、媒體到社會輿論,無論是各種城市排行榜上,還是百姓街頭巷議中,哪座城市更強,都是焦點。南京強,當然有利於800多萬南京人。南京能在全國城市中脫穎而出,對整

一座城市是不是 老大 ,要問問它給大傢帶來什麼好處,要看看其他兄弟市的感受。專傢認為,寧鎮揚一體化,還要有大動作,至少要先在社保、公積金、醫療等民生領域讓三地百姓先感受到切實的利好。


省際競爭越來越集中地體現在城市間的競爭。從學界、媒體到社會輿論,無論是各種城市排行榜上,還是百姓街頭巷議中,哪座城市更強,都是焦點。

在這輪城市競爭中,省會競爭是重頭戲。浙江提出 杭州興則全省興、杭州強則全省強 ;安徽實施以合肥為中心的省會經濟圈戰略規劃,並將巢湖市和廬江縣劃入合肥;河南支持鄭州獲批全國首個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實施以鄭州為中心的省際鐵路建設;四川要求省市國企總部落戶成都 依靠所在省份的全力支持,這些省會城市開足馬力,沖在發展前沿。

一場大變局正在謀劃 事關南京發展未來

南京責無旁貸

南京大學長江產經研究院研究員陳柳分析,隨著我國深度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地依賴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在這些領域,省會更具優勢。

就如水往低處走,資源也是往最具配置能力的地方聚集,所謂強者愈強。哪個省都希望至少有一座具有強大吸納力的高峰似的城市,否則就會被人傢 吸血 。

江蘇是我國第二大經濟大省,13座城市放在國內,個個不差。可從經濟總量看,江蘇的城市沒有出現在榜首,南京和蘇州排名靠前,也是前五名之後。所以,有評論說,江蘇城市群山無峰。經濟強省江蘇,需要一座與省份地位相大車專用四錄行車紀錄器匹配的強市。

早在2016年12月,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南京市工作,對南京提出要求,擺在首位的即是要求南京努力建成首位度高的省會城市,增強省內輻射帶動力和影響力、吸引力,提高發展能級、發揮更大作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多次表示,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城市首位度上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作為江蘇省會和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目前面臨一大尷尬就是城市首位度不夠高。 在南京工作,我們要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爭首位度! 他說。

80年過去,城市發展早不能與當年同日而語,諸多城市的發展也證明人口的多少並不能直接等同於城市的實力,後來也有學者借用城市首位度比較城市的經濟規模。現在,一般用一個地區最大城市與第二大城市經濟規模之比,來表示這個最大城市的首位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南京的可持續競爭力在全球千座城市中排名第79位,在中國大陸城市中僅次於北上廣深。

其實,南京的綜合實力在省內從來都是居首,隻是其經濟規模和人口總量少於蘇州,而沒有形成全方位的絕對優勢。而南京在區位、交通、科教、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令省內其它城市難望其項背,這從選擇南京落戶的高層次人才數量上可看出端倪。

尋找突破點

對南京的經濟規模,有些專傢倒並不操心,他們認為南京經濟總量上去是遲早的事,而且拼總量、拼規模的階段已過去,以後拼的是效益,拼的是經濟發展的層次。要拼城市發展的 高級感 ,南京有突出的科教優勢。

說到科教資源,這是南京的 寶 ,也是南京的 痛 。南京各類人才、機構等科教資源總量僅次於北京、上海,但在長三角25個城市中,南京的專利申請授權量僅排第六位,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歷年總數還不到深圳一4G-DVR即時影像行車記錄器年的增量。

為此,今年南京一號文件聚焦建設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配套系列政策,資助新型研發機構,實施先落戶再就業新政。2018年春節假期,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的多個部門都在加班加點,要趕在別的城市到南京搶人之前,把可能外流的人才和項目先穩住。看得出,南京把創新和人才作為提升首位度的首要突破點。如果南京真能把科教資源用好,形成活力噴湧的創新生態,南京未來正如很多創業海歸所預判,不可限量。

也有不少學者看到,南京還要解放思想,加大對內對外開放程度。如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就提出,南京要努力成為一座開放之城,政府不能管太細,手不能伸太長。要多培育引進各類專業中介,社會治理理念要滲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一座讓人感受到開放包容宜居的城市,更能吸引各類人才,從而集聚優質發展要素,提升城市影響力。

南京強,當然有利於800多萬南京人。南京能在全國城市中脫穎而出,對整個江蘇乃至更大的區域,都是利好。強、脫穎而出,經常被一個有專業色彩的詞來代替,這就是首位度。首位度實質講的就是集聚力和輻射力。南京首位度高不高,不僅事關南京未來,對全省的區域協調發展將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

誰能成為超大城市或者說未來中國重要的城市,各省省會當仁不讓。這倒並不隻是因為省會是各省的政治中心,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省會的城市功能較強。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省會城市表現出較強的抵抗風險的能力,各項發展指標整體優於非省會城市。

具有突破性進展的是,南京抓住瞭交通的 牛鼻子 。正在建設的中國新高鐵時代,是城市洗牌的重要機遇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南京交通首位度,已明確 三個轉變 ,即推動省域綜合交通網由 井 字方格網,向以南京為中心的 米 字形放射結構轉變;推動由全省 多中心 ,向 省會南京中心樞紐 轉變;推動南京由 單純側重接軌上海 ,向 主動輻射帶動和接軌上海並重 轉變。

這幾年,國內對 首位度 的運用更為寬泛,各類文章經常用以說明城市的產業經濟、科技文化、功能等軟硬實力,實質是借城市首位度反映一座城市對資源的集聚力和對周邊的帶動力。

到2035年,南京的交通地位將更為重要,半日內通達國內省會城市、1小時通達長三角省會城市、1.5小時通達省內設區市、1小時通達南京都市圈各城市。

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長楊濤分析,原先的 井 字形交通網絡,強調交通資源均衡分配,缺乏與國傢空間戰略、產業經濟和城鎮發展格局緊密結合。事實證明,資源在哪兒,機會就在哪,人流就跟到哪。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吸引力非中小城市所能相提並論,平均用力就是資源利用的不集約、不高效。 米 字形交通網絡,意味著南京要考慮與全國乃至全球各個方向的聯通。在上一輪高鐵佈局中,南京建成五個方向的高鐵線,高鐵發車數僅次於北京。新一輪高鐵規劃建設,南京要優先強化北沿江和寧淮連高鐵建設,挺進蘇中、蘇北腹地,同時進一步謀劃寧宣黃高鐵佈局,籌劃祿口機場空鐵聯運,預留預控聯系南京與中西部腹地的寧西高鐵。

交通引導要素的流動,有瞭交通中心的支撐,南京無異於如虎添翼。最近南京74個戶籍申請點絡繹不絕的南京戶口申請者,多少能想見南京的未來。
arrow
arrow

    sahayleysle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